首页 杂志社动态

魏均民:搭建优先出版平台,提升中国医学科研成果传播效率

发布时间:2021-01-21 14:09:04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魏均民                                 点击量:

 

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理念在我国学术出版界越来越受到重视,版权开放运行模式对学术出版从小众走向大众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出版领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社)自主搭建的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已经有了明确的雏形,正在进行OA的进一步尝试。

 

一、生物医学领域开放科学的进展

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 STM出版商协会)是全球领先的学术和专业出版商同业协会,旗下有来自21个国家的145名会员,包括学术团体、大学出版社、订阅制和开放获取出版商及初创公司。从2011年起,STM出版商协会每年都会发布影响科技期刊出版的技术趋势预测图。从2020年的出版趋势预测图上可以看出,Open Science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2017年,《乌利希期刊指南》分析显示,超过30%的新创期刊提供OA基础设施。2011年,超过30%的新创期刊提供OA服务。当前开放获取期刊目录已经收录了11 811种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细分市场也在增长过程中,占市场出版总量的20%~22%,这种上升趋势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

爱思唯尔集团在开放获取方面是比较积极的出版机构,其在转型上也非常具有前瞻性,从印刷品转向数字文献,由信息服务转型为信息分析。当前爱思唯尔集团把开放获取作为出版核心使命,2020年前9个月投稿量上升了25%,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增长了100%。

有两个预印本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特别出色。一个是BioRxiv,自2016年起,平台发文量出现大幅上升,2018年达到了22 030篇,超过前5年的总和。另外一个是MedRxiv预印本平台。在知识共享的年代,这种出版方式很受欢迎。

但出版机构对于预出版的观点并不是特别统一。Science对医生将研究成果预出版组织了讨论,认为各方对于这个问题还存在一些分歧,意见不是特别一致。Lancet完全支持预印本的出版方式。JAMA对预印本的出版方式持暧昧态度,认为是否采用预印本关键在于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NEJM对预印本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

二、新冠肺炎学术交流平台的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杂志社迅速反应,整合内、外部资源,搭建了新冠肺炎学术交流平台,不仅为中国的抗疫发挥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作用,也为世界各国的抗疫贡献了中国经验。

(一)启动快速评审程序,发布COVID-19征文通知

疫情暴发初期,杂志社启动了稿件快速评审程序,发布了新冠肺炎优秀论文的征稿通知。2020年1月25日,《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收到中国科学家联合完成的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发现和鉴定的论文后,编辑部立即启动快速评审程序;1月27日,该文新闻稿上线发布;1月30日,全文实现在线优先出版。该刊成为国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首发期刊。2月1日,杂志社发布《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征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文的通知》,广泛征集相关论文。从收稿到专家外审,期刊总编辑审核,总编室及社领导签发基本在 5天内完成。编辑加工、数据加工和论文上线,这三个步骤要求在48小时以内完成。基本能保证论文从投稿到上线在1周内完成。

(二)搭建网络传播平台 加速科研成果的传播

2020年1月31日,中华医学期刊网开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治”专栏。2月15日升级为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科协和中华医学会四部门联合共建的“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平台快速迭代升级,并搭建平台英文界面,同时组建了由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4位院士领衔,100余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平台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质量的把控。

平台上线后得到医务人员的积极响应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8月30日,平台发布的论文数量达到1217篇,英文平台614篇,平台论文总阅读量349万余次。相关期刊数量121种,除了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期刊以外,还有非中华医学会的19种期刊共享此平台。疫情早期论文发布所需时间平均为6.22天。

2020年3月,平台论文即被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会、Elsevier出版集团、Wiley出版集团、Wolters Kluwer出版集团数据库收录或链接。6月,该平台被国务院新闻办明确写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12月,平台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项目。

新冠肺炎学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启示:第一,优质学术论文是优质平台的基础。第二,语言不是制约学术成果传播的决定因素。从平台阅读和下载的数据来看,国外读者的下载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倍。第三,成功的出版传播平台可以吸引优质稿件回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台上发布的一些论文都是高质量、备受关注的优秀论文。第四,国外的预印本平台出版模式可能并不适合于中国国情。

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科研成果集中优先出版平台势在必行

为了使新冠肺炎学术交流平台优先发布机制常态化,实现科研成果快速共享,参照国外预印本平台运作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应尽快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为此,要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保证学术质量,提高出版效率

首先要强调保证学术质量,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重要性,论文的早日发表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较大或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版效率也是信息传播力和期刊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优化稿件审核和出版流程,大力压缩各流程时滞,提高出版效率,构建快速交流发布的学术交流生态系统。

(二)打造期刊管理和出版平台,提升数字化出版能力

优先发布是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是指学术期刊将已录用的论文在印刷之前进行提前数字化出版的行为,属于正式公开出版的正式出版物。在缩短论文发表时滞,确认科研成果首发权以及加快知识传播交流与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成果优先发布平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要素。

第一,平台传播的是知识最新、内容最优的科研成果,不过分强调平台论文数量,要注重论文质量以及对未来科技和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二, 建设代表国家水平的集中发布平台,要分领域发布,让优质论文相对集中展示。如生物医药领域、工程技术领域等。

第三, 要加强学术诚信,保证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学术质量。第四, 加强平台传播能力的提升。

第五, 优化同行评议及编辑出版流程,大力缩短出版时滞。

第六, 平台所有论文免费向读者开放,真正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共享。

杂志社首批试点期刊界定为使用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的期刊。作者在投稿时需要勾选“优先出版流程稿件”,除提交常规材料外,须同时提供申请材料、查新报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的推荐意见并交纳稿件处理费。达到优先出版要求者,作者需承担优先发表费用。 在审稿和出版流程方面,能达到发表要求并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应在20个工作日内上线优先出版,并在距稿件接受日最近的一期纸质期刊上刊出。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筹划面向世界的英文期刊传播平台建设,以实现中国期刊走出去,提升中国科技期刊话语权。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