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工作 工作动态

大疫当前有大爱,小儿防控无小事

——中华儿科杂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约稿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4 14:16:37      作者:苗时雨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点击量: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袭击了整个中国,随着疫情的暴发,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全体同事密切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因为编委专家们都奋战在临床工作的一线,我们时时刻刻心系着专家们的身体健康,期待着患者的早日康复;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时刻准备着准确及时地将抗疫前线中面对的临床问题、诊治经验、研究进展分享和传播给广大儿科同道,更好地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儿科临床治疗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暴发初期,编辑部李伟主任就及时通过微信群叮嘱科里同事做好自身防护、合理安排本职工作,同时,第一时间与武汉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副总编取得联系,了解儿科病例及诊治情况,并于1月23日在总编群中提出筹备“新型冠状病毒诊治”的重点号。1月28日编辑部针对儿科出现3个版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指南的情况,基于总编群组织召开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专题”约稿讨论会。编辑部全体编辑以及名誉总编、总编、副总编、总编助理和顾问20余人针对约稿栏目、选题方向等展开了激烈讨论,考虑到当时儿科病例较少且症状较轻的特点,明确了首先刊发专论,发布临床防护要点并引导下一步儿科临床和研究方向;第二,积极组织病例报告,积累诊疗数据;第三,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联合组织撰写儿童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建议;第四,积极组织多中心病例总结,进行下一步科学研究的工作计划。李伟主任同步联系武汉、深圳、北京的编委进行专论、病例报告和多中心研究的约稿,并于2月1日通过中华儿科杂志微信平台发出正式征稿通知。1月31日上海编委投稿上海第一例儿童感染病例报告,2月1日武汉编委撰写的专论投稿,2月2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撰写的儿童消化内镜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试行)投稿。编辑部立即投入送审、报批、修改和稿件加工的工作中,并在微机班和总编室以及新媒体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分别于2月2日、2月4日和2月5日在线优先出版,为广大儿科临床医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专论上线2个小时网站点击量达到3万次。

截至2月21日,编辑部已经收到并处理31篇“新冠”相关稿件,约稿13篇,预发表8篇。编辑部4名编辑均为女性,编辑部李伟主任是党员也是军属,丈夫不能回家,既要独自照顾两个孩子又要兼顾杂志工作,还加强了与总编以及各编委的约稿和沟通工作,天天工作到深夜。孙艺倩编辑是党员也是外科医生的妻子,丈夫抽调到急诊工作,孩子尚年幼,本身负责儿童重症和免疫专业,接到相关专业的新冠任务毫无怨言,周末加班加点完成了消化内镜建议和首例儿童重症病例报告的刊出。刘瑾是团支部委员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怀孕在身且严重贫血,依然冒着大雪自驾车到单位,完成2期新加页码整体调换DOI和页码的工作,并协助主任完成新冠论著的加工。苗时雨参加工作仅仅半年,积极协助2期和3期责编完成加面工作和各种编辑部的事务性工作,另外还参加了杂志社医学人文专刊的编辑。虽然居家办公和新冠专题时效性都给各位编辑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总体而言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各项工作迅疾而有序。到岗工作的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吃饭上厕所时间抓紧工作,经常到晚上6、7点才下班;居家办公时不分白天和晚上,随时接到新稿随时送审,第一时间与总编和作者进行沟通。刊发时滞虽大大缩短,对待稿件不敢有丝毫疏忽,审稿和编辑加工流程一个都没有少,每篇稿件都加工了5~7遍,并由两名以上编辑复核,确保刊发质量。2月2日出版的第2期杂志在完成清样的基础上加8面,第3期文章在退二校时加14面。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中华儿科编辑部的同志积极行动起来,面对疫情,以高昂的斗志、忘我的工作,完成了杂志编辑出版、特别是“新冠”重大专题的工作任务,也将继续努力完成更多。在此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事特别感谢各位儿科专家的配合帮助,感谢杂志社领导、总编室、新媒体和出版部的大力支持,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才能如此的专业和高效。我们也坚信在包括儿科编委专家在内的医护人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