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社动态

加强医学期刊集群化平台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12-27 08:59:02                                       点击量:

 

作为国内医药卫生界数量较多、影响较大、权威性较强的医学期刊集群,在党和国家期刊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社”)始终秉持“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和学术繁荣发展为宗旨,以提高期刊质量为中心,以培育世界一流期刊和建设品牌期刊群为重点,以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模式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向集约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信息化转型发展。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集群化试点成效

近年来,杂志社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试点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加强医学期刊集群化、平台化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

专业化引领:学会高度重视,制定发展目标及实施意见。为加快落实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020年7月,中华医学会第25届理事会第24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中华医学会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实施意见》。中华医学会将培育世界一流期刊作为一流学会建设的核心战略,继续坚持质量建刊、特色立刊、精品兴刊的办刊方针,以繁荣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助力创新驱动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多措并举,推动学会系列期刊高质量发展。

杂志社积极落实《中华医学会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实施意见》,开展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工作。近年来,杂志社刊群规模逐渐扩大,成为目前国内规模较大且颇具影响力的医学期刊集群,分别荣获第二届和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截至目前,杂志社出版的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已达154种,形成了中华(96种)、中国(14种)、国际(22种)、英文(22种)4个系列。

杂志社一直秉持以学术质量为基础,平台建设为抓手,资源整合为核心,数字化建设为重点,集群化发展为方向,集团化发展为目标的办刊宗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期刊集群化管理水平。放眼未来,杂志社增设审计法务部、期刊发展部、人力资源部等管理部门和新刊编辑部;持续引入编辑出版、融合出版等专业人才,不断扩充管理、编辑、新媒体、数字出版和市场团队,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推动期刊精品化、集约化、系列化出版战略。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专业出版人才,其中5人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和优秀编辑荣誉,1人入选出版融合发展优秀人才遴选培养计划,29人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编辑,2人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青年人才支持项目,3人获得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学术青年编辑等荣誉。

数字化发展:研发刊社数字中台,赋能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杂志社在规划刊群建设之初,就提出了搭建功能完善的数字化出版平台的主旨目标。经过9年多的持续推动,借助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在平台建设、数字化、专业化出版转型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形成了以投审稿、编辑加工、生产、发布、销售一条龙的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了期刊管理数字化、内容采编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与内容数据化、期刊传播数字化。五年来,杂志社出版平台期刊集群逐步壮大,期刊由181种增至205种,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了集约化服务。

杂志社不断探索中台服务体系在期刊集群化数字出版和知识服务中的应用,以中台思维构建期刊集群化平台,加强系列期刊集群化平台的中台整合集约能力,推进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知识中台等的建设,促进期刊深度融合发展。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以及规划中的知识中台是未来支撑杂志社数字出版业务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杂志社近些年在学习和总结科技期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基础性技术框架。数据中台向应用层提供搜索服务、目录服务、资源服务、分析服务、智能服务;业务中台适应杂志社数字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服务多样化的需求,解决了系统开发不够、稳定性不强、扩展能力不够的弊端,逐步成为杂志社用户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基础性平台,为杂志社现在和未来的业务系统起到支撑作用。

集群化管理:开发一体化平台,打造融合出版智能化中枢。杂志社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于2023年7月发布上线一体化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MedPress),一站式贯通内容采集、同行评议、生产、多元发布到知识服务的期刊工作全流程,实现用户、资源和业务的全域统一化管理。其中,新版采编系统具备集群化、智能化、一体化的优势和特色,可为作者、专家、编辑提供智能检校、参考文献核查等多样化智能辅助服务,提升稿件写作质量;采用IP识别、全文比对等多重比对技术,助力学术不端检测;编辑部之间可推荐转投学术论文,作者在平台快捷完成转投操作,最大化保障刊群内稿件的流转效率;系统完全对接生产平台(结构化排版系统),在作者投稿时自动识别编辑加工稿件为XML文档,并智能化转化成HTML显示,自动排版生成PDF,助力杂志社全面实现各平台间的无缝衔接及全面调度;借助上线的AI写作识别功能,该平台将成为国内首家具备该项检测业务能力的系统。截至2023年11月,已有近160种中文期刊的采编系统完成迁移。此外,杂志社在不断提升集群化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为行业内期刊提供了加盟服务,目前已有9种非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加盟一体化平台。

信息化服务:研发多项数字产品,开展期刊优质内容多元服务。为提高服务于读者、作者的能力,杂志社近些年积极探索研发知识服务产品,提升知识服务能力。

作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数字平台的门户网站,205种期刊的集成服务平台,中华医学期刊网为医学领域期刊提供内容采集、编辑、学术不端检测、数据加工、传播、销售、新媒体、学术会议的一站式服务;为医务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指导、选刊、投稿、文献检索、阅读、 下载和期刊订阅的一条龙服务。

为解决“破四唯”后基层医师人才评价问题,拓展临床医生多元评价体系,为临床医生提供知识服务,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受中国科协和中华医学会委托,2020年,杂志社完成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平台建设。中国科协领导对案例库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调研会议,深入探讨案例评价机制的建立和改革。连续两年开展病例报告征集活动,丰富了案例库资源。目前收录病例报告10万余篇、阅读量1700多万。2023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案例库以服务临床医生评价改革为核心任务,在多地开展了调研,并确定在湖南、河南、陕西、山东四省设立案例库应用试点医院,通过收集试点医院典型临床案例,推广案例库应用,鼓励医生撰写病例报告,减轻医生发表论文的负担。案例库设计了病例报告分级评价体系,以便科学地对病例报告进行分级。与威科集团签署临床案例库内容合作协议,开辟案例库与国外数据库开展内容合作的先河。

2020年10月,基于新冠肺炎平台的成功经验,积极响应学会、科技部及中国科协将新冠肺炎平台常态化运作的建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办好世界一流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指示,杂志社搭建“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发布平台”,缩短稿件刊出时滞,以期吸引优质稿件回流,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对标国际知名出版集团,打造中国生物医学领域优先发布平台,提升中国医学期刊国际话语权。

依靠“数据中台”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充分整合并深度挖掘已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推出面向机构、个人、第三方平台等专业用户的垂直化产品,包括:(1)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内首家实施规模化可持续运营的全文数据库,2020年上线以来,成为杂志社融合出版转型成功的重要基石,获得2020年度中国版权最佳版权实践奖和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计划提名项目等荣誉,订阅机构达1623家;(2)中华医学期刊APP面向C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上线以来,累计用户已超过32万人;(3)中华医学会期刊云资源服务系统(SDK服务)面向第三方企业服务,为更多用户提供优质学术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4)中华医学知识库为用户提供在线医学学术视频观看、学习及分享,让医生一站式获得最新、最全、最好的国内医学内容。

国际化传播:搭建国际化传播平台,提升英文期刊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近年来,聚焦国家重点建设领域方向,在学会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大力支持下,杂志社在传统优势、新兴交叉学科以及专病类领域积极创办英文新刊,2019—2023年共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14种,英文系列期刊将达到27种;与国际出版商威科、威立、爱思唯尔等广泛开展出版合作,出版系统和平台国际化程度以及内容的国际显示度逐步提高。截至目前,有8种期刊被SCI、SCIE和ESCI收录。根据2023年6月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22年影响因子6.1,位于综合医学Q1区;《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2022年影响因子8.1,位于感染性疾病、热带医学、寄生虫病领域Q1区。80余种期刊被Scopus数据库收录,成为国内进入该数据库最多的科技期刊社之一;19种期刊被DOAJ数据库收录。

2020年,杂志社积极探索英文传播平台的自我运营之路,借力国际主流技术,通过“委托造船”+“自主设计”模式,打造独立运营的有中国特色的医学英文期刊传播平台(MedNexus),提升英文系列杂志内容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2022年7月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有24种系列英文期刊,4.2万篇论文通过在线开放获取方式展示,文献总访问量84.2万次,服务232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该平台也将逐步向中文医学期刊开放平台发布和传播服务,提供全流程国际化出版服务,增加平台信息量和影响力。

集群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困难和建议

未来,杂志社将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多学科专家力量,探索知识服务转型之路。优化系统体系架构,建设统一开放的数字资源体系,形成灵活扩展、业务关联的服务支撑,整合功能,实现强大的后台的管理能力;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知识服务类产品,创建具备扩展能力的知识服务基础体系,增强服务意识,持续产品改进;积极探索基于一体化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的智慧服务升级,通过先进技术,为编辑、作者、专家和医学领域的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希望对集约化试点单位给予与改革配套的期刊管理政策。放宽科技期刊属地管理限制,允许主办单位与出版单位不属于同一行政区域,实现跨地区办刊,吸纳更多优秀期刊加盟集群出版单位,盘活现有科技期刊资源,组建品牌期刊集团;在增加第二主办单位方面有政策上的倾斜,允许部分期刊多家主办单位共同办刊;集群期刊多数是分散在各个地区办刊,由于受出版政策的限制,难以在期刊的内容生产、出版、印刷、发行等环节进行统合。希望期刊能够实现异地统一印制、发行。

二是希望向集群化试点单位适当增加期刊资源配置,提升期刊出版的竞争力。在创办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新刊方面给予更多空间,开放办刊绿色通道或增加部分刊号资源,支持试点单位加快拓展办刊规模,实现期刊出版单位能够按照市场及发展的需求扩充出版物,提升集约发展能力。

三是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方面能给予更多人力、财力、技术上的扶持。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在资源整合、产品研发、内容运营等方面需要更多投入,希望在平台建设方面给予定向扶持;科技期刊融合出版人才相对稀缺,需要建立长效的人才保障、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定相应的岗位资格认证办法;在开放科学的大趋势下,希望国家能研究制定发表费收取标准,使期刊出版单位在推进开放共享资源的同时,保持出版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建议适度放宽对品牌出版单位和期刊名称的限制,以保持品牌的持续影响力。中华医学会已有百余年的办刊历史,“中华牌”系列杂志已成为知名品牌期刊,希望在新刊创办、优秀期刊加盟时能够继续使用“中华”系列刊名,使这一医学期刊业的民族品牌继续发扬光大,做大做强,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医学期刊系列。

来源:《传媒》杂志